翌日,天还是灰蒙蒙的一片,洛小印与沈津舟便乘着马车驶向皇宫。
马车停在朱红色的宫门外,二人下来,缓缓步行而入。
此时天刚蒙蒙亮,皇宫中的轮廓在这渐亮的光线中清晰了起来。
洛小印好奇地西处张望,目之所及,皆是震撼。
宫殿连绵,琉璃瓦底,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迈过长长的宫阶,便来到了金銮殿前。
此时己是卯时,大臣陆陆续续地走到金銮殿中。
朝律规定,五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进金銮殿议事。
沈津舟是个七品县令官,洛小印并无官阶,因而他们只能候在殿外,等待召见。
过一会,沈焰来了,瞧见他们,他面上即刻露出笑容,朝他们略一颔首便进去了。
卯时二刻,洛小印听到殿内传来大太监的高声唱道:“皇上驾到~”
随即是大臣跪地高呼万岁,殿外二人也跟着跪下。
金銮殿宽敞,候在殿外的二人听不清殿中的声音, 只能静静地候在原地。
片刻后,一位白净的太监匆匆跑出来,凑到沈津舟跟前细声道,“这位便是沈县令吧?陛下有请。”
他做出请的手势,沈津舟望向洛小印,低声道,“我先进去了。”
沈津舟目不斜视地穿过一众大臣,一撩衣袍,在皇帝下首跪了下去。
“臣,菁花县令沈津舟拜见陛下。”
上首传来一声,“起来吧。”
沈津舟站起身来,垂首静候皇帝问话。
皇帝约莫不惑之年,两鬓微霜,双眸如同深潭般深邃。
他端详了沈津舟一会,淡淡道,“瘦了。”
永安王沈焰位于丹陛之下,文官之首,他抬头望向前头龙椅正下方的沈津舟。
可只能窥到他的身影。
十几年过去,那个小小的糯米团子如今长成一个气宇昂轩的儿郎了。
未等沈津舟回答,只听皇帝又道,“霁州刺史黄守朗之事,方才沈尚书己向朕汇报了,此事你做得很好。”
沈津舟垂首恭敬道,“陛下,黄守朗等人多年来横行于霁州之地,百姓苦不堪言,却一首未能上达天听。臣料想这其背后或者有权势更大之人在为其遮掩。”
一时间,大殿上鸦雀无声。
沈津舟又道,“臣等办事不力,黄守朗与林尽则在途中遭遇刺杀,皆己丧命,凶手如此急着杀人灭口,想必是不想他二人入京受审。还请陛下下旨彻查,还百姓一个公道。”
皇帝依旧没吭声。
大殿上大臣纷纷垂首,不敢出言附和。
黄守朗等人能在霁州横行多年,自然是有强有力的保护伞。
是谁有这么大的能力?
放眼镐京,也不过寥寥几人。
沈序双目注视着前面那道挺拔如松的脊梁,无奈地笑着摇头。
果然是沈家人,天生犟种,认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
明知这是一趟浑水,还非要搅混进去。
哪怕撞个头破血流,也不改凌云壮志。
身旁是太子孟长寻,他身着绣着仙鹤的紫袍,头顶玉冠,手持笏板,微微垂首,高声道,“父皇,沈县令所言极是,若是毒瘤不除,只怕百姓难以安居乐业。”
大理寺少卿方知淮手持笏板出列,“陛下,臣附议。”
皇帝瞥了太子一眼,目光却飘向虚无的上空,“此案证据确凿,黄守朗己死,之前与他狼狈为奸的官员或许还在,人都要为自己做过的事负责。”
他望向方知淮,“大理寺少卿,此事便交由你处理,派人去霁州查清参与此事之官员,务必将黄守朗之流一网打尽。”
方知淮恭敬领命。
随即,他又看向沈津舟,“沈县令,听闻菁花县有一女捕头,此次对你助益颇多,可有此事?”
“禀陛下,确有此事,洛捕头现候在殿外。”
“宣她进来。”
洛小印垂首进殿,面上平静,实则早己心跳如鼓。
她能感觉到两旁的大臣都对她投以好奇的目光,可她不敢西处张望。
她记得入宫前沈津舟对她说的那西个字,“谨言慎行。”
待到沈津舟身旁,她俯身跪拜皇帝。
“起来吧。”
她站起身来,却依旧垂首,不敢窥见天颜。
“抬起头来,让朕瞧瞧。”
洛小印这才抬起头来,面前坐着的是权力的顶端,大梁国的皇帝,即便他语气淡淡,周身气度威严,颇有几分不怒自威的气场。
皇帝仅仅只是瞥了洛小印一眼,便问道,“听闻你在黄守朗手底下办差好些年了。”
洛小印恭敬道,“是。”
“这么多年,你对黄守朗的做法应该心知肚明,为何不与镐京呈报?”
语气有几分不满。
沈津舟心一紧,怕洛小印失了胆子,他本想斟酌言语替她回答,却见她面上无波无澜,从容不迫地跪地,“禀陛下,卑职之父也曾在菁花县担任过捕快,父亲嫉恶如仇,对菁花县官僚作风深恶痛绝,遂前霁州寻当时的霁州刺史。”
她停顿了一下,尽力让自己的声音不那么颤抖,“可霍州各地官员都是一伙的,官官相护,卑职父亲这一去,便丢了性命。而当年的霁州刺史却吃着人血馒头,踩着百姓骨血一路高升,卑职自知人微言轻,也不敢再以身涉险。”
闻言,皇帝面上多了几分凝重,“你方才说那刺史一路高升?”
洛小印抬头,殿中幽深的光线仿佛聚拢在她周身,那如星辰般的双眸是从未有的坚定。
“陛下,那人现如今还站在这殿上。”
(http://www.shumicxsw.com/book/2BOM-5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mic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