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曾麟的首肯,御风紧绷的脊背终于得以微微舒展,他如释重负,暗暗地长舒了一口气。
然而,御风心底清楚,此刻绝非放松懈怠之时。
就在这短短一瞬,他迅速调整状态,思维如疾风般飞转,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预演着送走曾麟妻儿的每一个详细步骤,精心构思着应该制造的种种足以以假乱真的假象。
等到再三确认整个计划毫无纰漏之后,他才悄然吩咐几名心腹按照计划去执行这机密要务。
待把这一切都安排妥当,御风才拖着那具因连日操劳而有些疲惫不堪的身躯,一步一步地走向窗边。
窗外,夜色深沉而压抑。
远处山峦的模糊轮廓在黑暗的重重包裹之中,隐匿得不见真容,仿若一头头沉睡的巨兽,看似安静平和,实则暗藏着无尽的凶险。
他倚着窗棂,凝望远方,心中的忧虑不但没有丝毫的减轻,反而愈发浓重。
明日,那即将拉开帷幕的朝堂大戏,充满了未知与变数,不知事态的发展是否皆如自己所愿。
那些潜藏在暗处、尚未被察觉的敌人,会不会在关键时刻突然发难、横生枝节,让所有的精心谋划化为泡影。
这重重忧虑,仿若铅块,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间。
在不安与期待的煎熬中,天色渐渐泛白,曙光如丝线般从云层缝隙中艰难挤出,似在奋力驱散这无尽的黑暗,却又显得那般微弱无力。
终于,午门城楼上的鼓声如雷鸣般敲响,雄浑厚重的声响打破了黎明前最后的寂静。
紧接着,悠扬而厚重的钟声也随之悠悠传来,穿透晨雾,回荡在紫禁城上空。
御风强打起精神,抬手整了整衣衫,随着鱼贯而入的官员们,迈着沉稳的步伐排队踏入宫门,进入奉天殿。
一路上,他目不斜视,心中却暗自思量,今日朝堂之上,必定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激烈交锋,而自己,必须全力以赴,绝不能有半点闪失。
众人刚刚站定,张忠那尖细又拖长的宣旨声骤然响起:“皇上驾到——”
朱厚照身着绣满金龙的华丽龙袍,大步迈入大殿,首至御座之前,他才不紧不慢地转过身,而后身姿优雅却又带着几分随意地在御座上落座。
他神色慵懒至极,狭长的眼眸半眯着,仿佛这朝堂之上即将开启的诸多大事,于他而言不过是一场可有可无的消遣,如同平日里看腻了的歌舞杂耍一般,激不起他心底多少波澜。
片刻之后,他漫不经心地抬手,轻启那薄如刀锋的嘴唇:“众爱卿平身。”
大臣们闻声纷纷起身,悄无声息地各自归位。
一时间,整个大殿安静得只剩下这衣袂的细微声响,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诡异平静。
就在这静谧之中,御风身姿挺拔,稳步从朝臣队列中踏出,上前一步,朗声道:“启禀皇上,微臣有事要奏。”
朱厚照原本正斜倚在龙椅之上,手指漫不经心地敲打着扶手,听闻此言,瞬间来了精神,身体前倾,连忙问道:“难道是曾麟一案有了进展?”
御风拱手道:“皇上英明!曾麟愿当众供出克扣饷银、私通鞑靼的阴谋及主使。”
此话一出,只见殿内大臣们神色各异,犹如一幅众生相的画卷。
有的面露惊惶,有的佯装镇定,还有的目光闪烁、暗藏玄机。
朱厚照霍然起身,高声道:“朕早就盼着能揭开这层黑幕,还我大明朝堂清明,快传曾麟进殿。”
随着这一声令下,殿外值守的太监们犹如被点燃的炮仗,赶忙一路小跑着去传曾麟。
不多时,曾麟被带入大殿。
他身着一袭素服,发丝凌乱,脸颊消瘦,眼眶深陷,仿佛诉说着他这些日子所遭受的磨难。
他刚踏入殿门,朱厚照便急切地看向他,开口道:“曾麟,究竟是何人敢在朕眼皮底下行此危害社稷的恶事!”
曾麟“扑通”一声跪地行礼,重重地叩了几个响头,声泪俱下道:“罪臣愿坦白,但求皇上开恩宽宥臣的家人,莫让他们受牵连。”
朱厚照脸色一沉,怒声道:“你这是在要挟朕吗?”
曾麟吓得浑身颤抖,慌忙再次叩头,声音带着几分惶恐:“皇上息怒!罪臣只求家人能有一条活路,万不敢要挟圣上。”
御风见势,拱手说道:“曾麟罪当连坐,但不允其请真相恐难知晓,为求大局,恳请皇上法外开恩。”
话音刚落,一位身着绯袍、面容刻板的大臣便跨步出列,走到殿中,向朱厚照行了一礼后,提高声调义正辞严地说道:“ 赵同知此言差矣!大明律法严明,岂可因私求而废法?”
御风当即反驳道:“大人所言律法之重要性,微臣自然知晓,但当下揪出真凶保江山安稳更为要紧!”
那位绯袍大臣一听,顿时有些瞠目结舌,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回应。
就在这时,又一位大臣站了出来,“赵同知谬言!律法乃国本,岂可为求真相动摇根基、轻饶犯属?”
御风深知这位大臣所言并非全无道理,自己的观点在这如钢铁般森严的律法大旗之下,似乎显得有些苍白微弱。
但事己至此,若不竭力争取,那隐藏在黑暗深处的惊天阴谋恐怕将永无见天日之时,朝廷也将陷入更大的危机。
他面容恳切,语气坚定地说道:“臣明白诸位大人对律法的维护之心,但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策。”
御风话音刚落,几个大臣纷纷如炸了锅一般跳出来,争先恐后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一位满脸络腮胡的大臣,气得吹胡子瞪眼,大声呵斥道:“赵同知,你这是强词夺理!破例开律法如决堤,后患无穷!”
紧接着,一位身形清瘦的大臣也附和道:“这破例一开,先例即成,往后再想收紧律法,谈何容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如连珠炮般向御风袭来,言辞激烈,气势汹汹,丝毫不给他辩驳的机会。
一时间,奉天殿内吵吵嚷嚷,争论声此起彼伏。
朱厚照高坐在那威严的龙椅之上,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似在权衡这利弊得失的天平两端。
一端是祖宗传下、维系朝堂秩序的律法尊严,一旦松动,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不堪设想;
另一端则是那如阴霾笼罩、潜在的巨大危机,若不根除,大明江山必将隐患重重。
曾麟在一旁看着这混乱的场面,听着大臣们的争吵,心中的焦急愈发浓烈。
终于,他再也按捺不住,整个人匍匐在地,涕泪横流,悲声高呼:“皇上,臣知晓的秘密关乎国运兴衰,但求赦免妻儿,否则宁将秘密带入黄泉!”
转瞬之间,朝堂之上鸦雀无声,众人皆噤若寒蝉,齐齐望向朱厚照。
目光中或有期待、或有担忧、或有忐忑,紧张地等待着这位大明皇帝的最终决断……
(http://www.shumicxsw.com/book/IS86-1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mic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