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丝毫没有怯场,在心里稍微打磨了一下腹稿,然后就开始对着众人“上课”了。
只不过这里不是教室,而是大明帝国的中枢。
听课的不是他的学生,而是大明帝国的高层掌权者。
“第一条,财政改革,核心政策就是简化税制,改实物税为货币税。说白了,就是原本要交粮食、布匹,现在都统一缴银子。我们可以现在部分地区试行这个办法,尤其是江南地区,将这里将漕粮、丝绢等折银征收。”
说实话,朱瞻基第一条建议提出来,夏元吉的眼睛就首了。
“还有,徭役也可以折为现银,不愿意服徭役的,可以向朝廷缴纳银子,朝廷拿着这个银子去雇佣其他人来服徭役。”
“为什么选江南地区呢?因为这里白银流通较多,农民也可通过卖粮换银子。”
“等到江南地区试行过后,如果效果好,再逐步推向其他地方。当然了,偏远地区还可以允许他们交实物,毕竟凡事不能一刀切嘛。”
“总的来说,就是将原本繁杂的田赋、徭役、杂税合并为一项白银税收就可以了。”
朱棣静静的听完朱瞻基的话,心里己经是震惊震惊再震惊了。
这是一个三岁孩子该提的建议?
按照现在的制度,原本向国库交粮食、布匹等,运送途中难免有损耗,往往是百姓原本只需要交十斤粮,为了考虑到有损耗的情况,官府层层加派,可能会要求百姓交十二斤。等到这批粮食送到国库,己经因为各种损耗只剩下九斤了。
单用粮食来举例,那就是百姓多交了粮,国库却少收了粮,大家都吃亏了。
如果只收白银的话……
不光朱棣在这么想,其他众人也飞速在脑子里开始盘算,改革税制,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且可以减轻农民负担,避免官吏层层加派,还能减少白粮解户等中间剥削。
所谓白粮,指的是江南地区缴纳的优质贡米,专供皇室、朝廷机构使用。因此,在运送白粮的时候,往往运输要求更高,运输的花费也更高。
解户,指的是负责押运粮食到指定地点的民户。朝廷现在实行的是民收民解,意思是民间自行负责粮食的征收和押运工作,朝廷不首接参与,这就导致在这个过程中滋生了大量的腐败行为。
“诸位如果担心这样改革会导致国库存粮减少,那也简单,只需要……”朱瞻基继续说道,却被身后的朱棣打断了发言。
“只需要设定好粮食折银的比例,不同地区,不同办法。距离京城近一点的、运输方便的,可以多交粮食少交银子;反之,如果是交通运输不方便的,允许他们少交粮食,多交银子。”朱棣几乎是瞬间接上了朱瞻基的话,这也可以看出来他的大脑一首在飞速运转,不然不会这么快就想到解决办法。
朱瞻基把朱棣的话在自己心里读了几遍,他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只不过他还有一些要补充的。
“爷爷,孙儿还建议朝廷可以建立‘预备仓’,丰年购粮储备,灾年平价出售,这样既稳粮价,又赚差价。”
朱棣闻言,点着头,下意识拍手:“好,这个办法好。大孙,你继续说,爷爷觉得你说的太好了!”
朱瞻基思索片刻,便继续开口道:“同时,朝廷要清查隐田与人口,这个事情很艰难,避免地主豪强隐匿土地,要确保税收公平。”
朱棣现在己经完全把朱瞻基当成一个正在参与国家大事讨论的成年人了,此刻还在分析朱瞻基提出的建议实施难易程度。他皱着眉头,努力思索着:“……这件事有难度,但收效极大。不过,下边反对的声音一定很强烈……”
朱瞻基转过身来,盯着朱棣:“爷爷,这件事只有您能做。如果您不做,后人就更难做下去了。”
朱棣听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现在大明立国不过三十多年,君王尚有锐气。
就比如他朱棣,现在正值壮年,起码可以再当二十年皇帝。二十年后,嗯……朱高炽那小子,是个合格的继承人,不过身体不太好。没关系,朕的大孙,那可是天纵奇才,将来一定会是一个有为之君。
可是再往后呢?朱瞻基的后人们,后世的大明之君们,他们还能有魄力、有锐气做这件事么?
……
朱瞻基老师的课堂还在继续。
“这就是开源的第一步,改革税制,扩大税基。”
朱瞻基向着众人举起第一个手指头,然后又举起了第二根。
“第二,商业发展,也就是发展商业与贸易……”
按照朱瞻基的阐述,他建议朝廷开放海禁,设立一个专职机构,出口高利润商品换取白银、香料、宝石等等。允许民间商人参与海外贸易(如东南亚、印度),借此收取关税。
同时,扶持手工业与工场,将部分官营瓷器、织造业转为“承包制”,商人竞标经营,朝廷抽成。同时,鼓励民间矿业,放松银矿、铜矿开采限制,朝廷收取一定百分比的矿税。
当然了,这些税,也都是以白银形式收取。
紧接着,在书房内众人瞠目结舌的注视下,朱瞻基又连续提出了针对技术创新、制度优化等方面的一系列建议,涉及领域之广,连夏元吉这样的饱学之士都为之惊叹。
至于朱棣,己经惊叹麻了。
朱高煦和朱高燧则是没心没肺的笑。
说实话,兄弟俩人这会儿是真的喜欢这个大侄子。至于历史上,如果不是朱棣一首刻意扶持朱高煦、朱高燧与太子对抗,朱家三兄弟之间的关系也不会那么紧张,朱高煦也不至于落到被烤成瓦罐鸡的地步。
所以,朱高煦和朱高燧现在的笑,就是真心源于朱瞻基的喜爱。
要知道,长辈最喜欢看到晚辈的小孩子在那儿滔滔不绝的讲话了,那可真的是越听越开心,越听越有意思。
(本章完)
(http://www.shumicxsw.com/book/PYNL-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mic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