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章 削藩之论(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086章 削藩之论(二)

 

朱瞻基可以勇敢说出这些话,是因为他相信身为皇帝的朱棣,对皇权和藩王之间的冲突有着深刻的体会,这也是朱棣在登基之后继续削藩的原因。

而对朱瞻基而言,在他这个现代人看来,建文削藩,那相当于一群大汉闯进家里头,进门拖鞋都不换,砸桌子,踹凳子,打老人,欺负小孩儿,家里的狗都得揍一顿,然后这家人有一个算一个全抓起来,临走还不忘把人家家里的鸡蛋都给摇散黄了。

这叫什么?这纯纯就是一个黑社会嘛!

朱棣削藩呢,就像是物业公司改造小区一样,讲文明,懂礼貌,客客气气的敲门,然后和家里人坐下来喝茶聊天,完事儿也是客客气气的。

先以“消防整改”名义拆掉业主私建围墙,相当于收缴了藩王的兵权。

再修订业主公约不许养狗,这就相当于削去藩王的行政权。

最后将小区公共区域统一归物业管理,这等于是加强了中央集权。

当然了,如果业主配合,还给发放停车券或者免物业费,这个更好理解,就是给藩王的经济补偿。

要是业主不配合敢闹事,那就对闹事者断水断电,再不行就让帽子叔叔介入,这就等于是朝廷用武力处置那些不听话的藩王。

一环套一环,朱棣将削藩从针对特定藩王的肉体毁灭加政治清算,转化为一套可持续的制度性安排。

在听到朱瞻基说“建文削藩,本身是一件正确的事”这套说法之后,朱棣并没有表现出一丝的不悦,因为他确实很赞同朱瞻基的想法。

“大孙,你说的对。”朱棣无比感慨的说道,“削藩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建文用错了方法。他那根本不是削藩,他那是在削爷爷的命。爷爷如果不起兵造反,怕是坟头草都一人高了。”

“不对,不对。”朱棣微微摇头,“怕是连坟头都没有啊……”

朱瞻基又继续补充道:“爷爷,而且在孙儿看来,就算建文一定要用这种方式削藩,他也犯了另一个更严重的错误。”

朱棣来了兴趣:“哦?说来听听。”

“爷爷,如果孙儿是建文……”朱瞻基犹豫了一下,还是毅然决然的说出了接下来的话,“……如果孙儿是建文,如果孙儿也采取建文那种方式削藩,孙儿不会先对实力较弱的藩王下手,而是会第一个对实力最强劲的藩王下手,比如……爷爷您。”

朱棣听罢,先是沉默片刻,目光如炬的盯着朱瞻基,随后突然放声大笑,笑声在大殿中回荡。

这种笑声,既是欣慰,也是感慨。

“大孙,你胜那建文小儿百倍,千倍,乃至万倍不止!”

然后,朱棣突然收拢笑容,表情严肃,目光看向门外,像是己经一眼看遍了大明的万里河山,最后停留在孝陵的那一抔黄土之上,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十几年不曾见到过的身影。

爹啊,我的孙子,比你的孙子,强得多。

朱棣看向朱瞻基:“大孙,快起来,你回答的很好。”

朱瞻基站起来,走到朱棣身边,继续为他揉着肩膀。

“大孙,爷爷告诉你,如果当初建文用了你的方法,可能这会儿坐在这里的就不是你爷爷我了。”朱棣满脸欣慰的笑容,轻轻叹气,然后转头看着朱瞻基,眼中锋芒一闪,却又带着几分赞许,“你说的对,削藩一事,建文错在两点。第一,他不懂‘势’,未察强弱,先削周、齐,反倒给了爷爷喘息之机。”

朱瞻基点点头,看到朱棣在用一种期待的目光看着自己。

朱棣这是把后半段话留着,等朱瞻基来补全。

朱瞻基思索片刻:“其二,他不懂‘术’,一味蛮干,不留余地,逼得天下藩王人人自危,反倒让爷爷得了大义名分。”

“大孙,你说的很对,当年若非建文步步紧逼,爷爷亦未必起兵。”朱棣很满意朱瞻基的回答,语气渐转深沉,“大孙,你要记住,帝王之术,光有‘理’还不够,还得有‘势’和‘机’。若是建文当年先对爷爷下手,爷爷难道就会坐以待毙?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当时你刚出生,爷爷就算不为你爹,不为你二叔三叔考虑,也得为你考虑。所以,倘若建文先对爷爷下手,天下藩王,也不会袖手旁观。”

“那时候,爷爷也许会输,但建文也不是一定会赢!”

朱棣说完这些话,站起来,走到书房墙边,这里挂着一幅大明的地图。

朱棣背着手,面朝地图,目光在地图上扫过:“削藩是阳谋,但成事,还得靠阴谋。你说的对,大孙,建文削藩,错不在削,而在‘削得太蠢’。而你今日所言,爷爷很欣慰,因为你比建文强太多了,在你这一辈的朱家后人里,爷爷也没有找到哪个孩子有你这般见识。”

“但是!”朱棣猛然转身,盯着朱瞻基继续说道,“但爷爷更希望,你不仅聪明,还要懂得什么时候该讲道理,什么时候,该掀桌子。”

朱瞻基恭恭敬敬的拱手行礼:“孙儿谨遵爷爷教诲。”

“大孙,去爷爷的书桌那儿,那儿有一道爷爷写好的圣旨,你去看一看。”朱棣突然指着书桌说道。

朱瞻基走到书桌跟前,一眼看到摊开在桌面上的那道圣旨。

别误会,这道圣旨不是朱棣之前写来吓唬宁王的那一道,而是另外一道。

“……皇太孙瞻基,聪颖仁孝,屡献嘉猷,今所奏宽宥黄淮、杨溥等臣之议,深合朕心。黄淮等,昔侍东宫,素秉忠首,虽因微过暂遭贬谪,然其才学经纶,实为国之桢干。太子监国,需良臣辅弼,今特赦其罪,复其原职……”

朱瞻基猛然抬头:“爷爷,这……”

朱棣笑了笑,指着朱瞻基说道:“猴崽子,别以为爷爷不知道你今天来找爷爷是干什么的,肯定是你爹让你来给黄淮、杨溥他们求情,让爷爷放他们出来。”

朱瞻基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挠着后脑勺:“爷爷,我还没跟您说这件事儿呢……”

朱棣双手扶着腰带,又哈哈笑了几声:“你那点心思, 还想瞒过你爷爷?哈哈哈……”

片刻后,朱棣指了指书桌旁的木盒子:“大孙,打开。”

朱瞻基很听话的将那个木盒打开。

“取出来。”朱棣继续说道。

朱瞻基点点头,双手捧着,从那个木盒中将一方印玺取出。

他己经不是第一次见到这个木盒了,自然知道盒子里放的是什么。

此乃皇帝之宝,也就是大明皇帝用来加盖在圣旨、诏书上的玉玺。

“大孙。”朱棣面带微笑,冲着朱瞻基微微点头,“爷爷写好了这道圣旨,现在,就差你来用印了。”

(本章完)


    (http://www.shumicxsw.com/book/PYNL-8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micxsw.com
书迷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