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凡迅速当他系好腰带,整个人都感觉到一种奇异的安宁,仿佛与这静谧的小院融为一体。走出净室,夕阳的余晖洒在青石板铺就的院落里。周凡深吸一口气,山间清新的空气带着松柏的清香沁入心脾。他信步闲逛,欣赏着这座古朴道观的景致——墙角的老梅虬枝盘曲,殿前的香炉青烟袅袅,处处透着岁月沉淀的宁静。
转过一道回廊,周凡忽然停住了脚步。在前方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上,吴道长正在练功。老道士的动作看似缓慢,却蕴含着惊人的力量。他的双手如推山岳,脚步似踏乾坤,每一个转身都带动衣袂翩飞,在夕阳下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不是寻常公园里见到的养生太极,而是一种更为古老、更为纯粹的拳法,每一招都仿佛在与天地共鸣。
周凡不自觉地屏住呼吸,生怕打扰这神圣的一幕。他注意到老道士的双手在移动时,周围的空气似乎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落叶不是被风吹动,而是随着老道士的手势轻轻旋转。这种超乎常理的现象让周凡瞪大了眼睛,内心涌起难以抑制的震撼。
当老道士收势时,周凡情不自禁地鼓掌喝彩。掌声在静谧的院落中显得格外清脆。吴道长缓缓转身,白须在晚风中轻拂,目光温和地落在周凡身上:"周施主竟然也精通拳脚功夫?"
周凡抱拳行礼,姿态端正却不失军人气概:"晚辈在军中服役时,曾跟随军中教官学习过一些粗浅的功夫。"他的声音洪亮有力,在庭院中回荡。说完,他深吸一口气,走到院子中央。
站定后,周凡先是闭目凝神,随后猛然睁眼,整个人的气势为之一变。他双脚与肩同宽,双手缓缓抬起,摆出一个标准的起手式。随着第一个动作展开,一套经过部队改良的简化太极拳在他手中演绎得淋漓尽致。这套拳法虽然少了传统太极的飘逸,却多了军人的刚劲。周凡的每一个马步都稳如山岳,每一次出拳都带着破空之声,将部队训练的刚猛与太极的柔韧完美融合。
吴道长站在一旁,眼中闪过赞许的神色。他注意到周凡演练时,虽然尚未达到引动天地之气的境界,但一招一式间己经隐约有了"形神合一"的雏形。更难得的是,那身青色道袍穿在周凡身上,随着他的动作飘动,竟有种说不出的和谐,仿佛他本就该是这样的装束。
周凡的双脚如生根般稳稳扎在地面,双手似抱圆球,动作看似缓慢却蕴含着惊人的爆发力。与民间常见的养生太极不同,这套拳法处处透着军人的刚劲——云手时臂膀如铁,单鞭时指尖似剑,每一个转身都带着战场上特有的凌厉。他的道袍随着动作翻飞,衣袂飘动间竟隐隐带着破空之声。
紧接着,周凡转换功法,开始演练特种部队秘传的金钟罩硬气功基础桩法。膝盖微曲如坐高凳,双手缓缓上抬似托千斤。随着呼吸逐渐变得绵长深沉,他全身肌肉如波浪般起伏,青筋在古铜色的皮肤下若隐若现。最惊人的是,他的双脚竟将地上的落叶震得微微颤动,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滑落,在夕阳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最后展示的是周凡最为拿手的擒拿格斗术。他的身形突然由静转动,快如闪电。(因黑色空间对身体极大的改善)锁腕、别臂、压肩,每一个动作都精准狠辣,带着战场上磨练出的致命效率。他的双手时而如鹰爪般凌厉,时而似灵蛇般刁钻,招招首取要害。更令人心惊的是他眼神中透出的那股杀气,仿佛面前真有无形的敌人在与之搏斗。道袍的宽大袖口非但没有妨碍他的动作,反而在快速移动中发出猎猎声响,增添了几分威势。
吴道长站在廊下静静观看,原本平静如水的眼眸渐渐泛起波澜。当看到周凡演练金钟罩时,老道的眉毛微微扬起;而当周凡展示擒拿手时,眼中精光闪烁。
"周施主根基深厚,所习武功虽非玄门正宗,却也别开生面,刚猛实用,难得!"老道的声音中带着掩饰不住的赞叹。他缓步走近,青色道袍在晚风中轻轻摆动,"不过..."老道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邃,"习武不修心,终是下乘。不知善信可曾读过《道德经》等道门典籍?"
周凡收势而立,他恭敬地抱拳答道:"晚辈闲暇时读过一些《道德经》,略知皮毛,但其中深意,尚需体悟。"说这话时,他的眼神真诚而谦逊,与方才演练武功时的凌厉判若两人。
老道闻言,眼中骤然闪过一道精光,请周凡到静室。不多时,老道捧着一个蓝布包裹。那包裹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当老道小心翼翼地解开时,露出几本纸张泛黄的古籍。书页边缘己经有些磨损,但字迹依然清晰可辨,墨香混合着淡淡的檀香气息扑面而来。
"此乃《道德经》与《黄庭经》我亲自手抄本。"老道的声音忽然变得庄重,"善信今日救人于危难,身具侠义,根基不凡,又与我道门典籍略有渊源,实乃有缘之人。"他将古籍郑重地递给周凡,枯瘦的手指在经书封面上轻轻,流露出不舍却又欣慰的复杂神情。
周凡双手接过,只觉得这几本看似轻薄的经书竟有种沉甸甸的分量。他小心地翻开第一页,只见字迹工整如刻,一笔一画都透着抄写者的虔诚。在经文的空白处,还有密密麻麻的朱批小字,想必是老道的修行心得。
"多谢道长厚赐。"周凡深深鞠躬,声音因激动而略显颤抖。他隐约感觉到,这几本经书或许会为他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夕阳的最后一缕光芒照在经书上,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在纸面上微微跳动。
吴道长从古朴的书架上又取下两本装帧考究的线装书,指尖在泛黄的书页上轻轻,眼中流露出追忆之色。他先将一本蓝布封面的书册递给周凡,封面上用遒劲的笔法题写着《三十六路大擒拿手》几个大字。
"观善信你这擒拿手的造诣确实不同凡响。"老道的声音如同山涧清泉般温润,"这本图谱乃是贫道三十年前云游至武当山时,与一位隐世高人论道三日所得。其中记载的招式融合了道家阴阳变化之理,与你所学的军旅擒拿手或可相互印证。"
周凡恭敬地双手接过,小心翻开扉页。只见内页用精细的工笔描绘着各种擒拿招式,每一幅图谱旁边还配有蝇头小楷的注解。最令他惊讶的是,这些招式看似与他所学相似,却在细微处暗藏玄机,处处体现着"西两拨千斤"的妙理。
接着,老道又取出一本靛青色封面的书册,封面上"太极二十西剑式"六个字如行云流水。"此剑法..."老道的声音忽然变得庄重,"乃是贫道师尊亲传,由太极两仪之理演化而来。不重招式之形,而求剑意之神。"他说着轻轻抚过书脊,眼中闪过一丝怀念。
周凡接过剑谱,只觉入手沉甸甸的。翻开第一页,一幅飘逸的剑势图映入眼帘,图中剑客的姿势看似随意,却蕴含着说不出的道韵。旁边的注解写道:"剑在意先,意在剑前,无招无式,方得真谛。"
老道忽然指了指自己身上的崭新道袍,微笑道:"这套道袍也是新的,贫道还未曾穿过。今日与善信有缘,便一并赠予你了。"道袍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青色光泽,衣襟上还用银线绣着细密的云纹。
(http://www.shumicxsw.com/book/R3Y7-1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mic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