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凡面对如此多的物品,他一时之间竟然有些犯难。这么多东西,该怎么拿?自己手痒买的动力伞。更别提那些堆成小山的压缩食品和战术装备。最后,他不得不向老村长借了辆小货车,来回跑了三趟,才将所有的东西都运回家中。
在整理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些战友竟然寄来一些压缩性食品。他这才想起,几个月前的一次战友聚会上,他喝多了酒,随口提了句“现在市面上的压缩干粮太难吃,还不如当年咱们野战口粮的牛肉罐头”。没想到,战友们竟记在了心上。
当他拆开那些压缩食品的包装时,一股浓郁的肉香立刻弥漫开来。压缩牛肉干呈现出深褐色,表面泛着油光,纹理分明得像老树的年轮。他掰下一小块放入口中,咸香中带着微微的甜味,肉质纤维在齿间断裂时竟迸发出鲜美的肉汁——这完全颠覆了他对压缩食品干涩难咽的刻板印象。
包装内还附有真空密封的酱料包,挤出来是琥珀色的蜂蜜芥末酱,蘸着牛肉干吃更添风味。更令他惊喜的是某个战友寄来的“生存罐头”,扁圆形金属盒里分层装着巧克力能量块、冻干草莓和压缩饼干,盒盖内侧还刻着“热量5000大卡”的钢印。他忍不住笑了,这分明是怕他在野外饿着。
周凡把这些东西分别放入几个大背包,进行大概分类。如普通旅游背包。山地登山背包,热带雨林装备,冰山高原装备等等。那一些吃的东西放了几个大纸箱。这些也忙了整整一下午。
三天的整理让老宅焕然一新。全国各地买的东西和战友们送的东西。价值初步有十几万。军品柜被安置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玻璃柜门上还特意贴了防爆膜。书房里,他用退役时带的迷彩布铺了张工具台,台面上整齐排列着保养工具。还有十几个背包放入地下室。
庭院里的老梨树长新枝了,周凡拿着园艺剪修剪枝桠时,雪白的花瓣簌簌落下。他记得这棵树是十岁那年和父亲一起栽下的,当时父亲说:"梨树要修成开心形,枝条才能舒展。"此刻他踮起脚尖,剪去一根徒长枝。
最惬意的是梨树下的躺椅,那是他从旧货市场淘来的老式藤编椅,稍微一动就会发出吱呀声响。茉莉花茶在粗陶壶里翻滚,他故意没过滤,任由花瓣浮在茶汤上——就像父亲当年总说的:"带点花渣才够味。"
周凡喝到第三泡茶时,突然注意到院墙角落有个被爬山虎遮住的铁门。他拨开层层藤蔓,锈迹斑斑的门锁竟应手而开。推开厚重的铁门,一股混合着机油、木料和金属的气息扑面而来。
仓库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十几个重型货架,每个都塞得满满当当。最外侧的架子上堆叠着各种型号的钢管和扣件,有些还沾着干涸的水泥痕迹,显然是从工地撤下后首接存放的。旁边是一排擦拭干净的电动工具——冲击钻、角磨机、电镐,磨损的把手和机身划痕无声诉说着它们曾经的繁忙。
角落里停着一辆轮胎微瘪的小型拖车,钢架依然结实。旁边是一台老式混凝土搅拌机,铁皮外壳上贴着褪色的"安全生产"标语,搅拌叶片上残留的水泥凝结痕迹像是岁月的勋章。墙边靠着一排铁锹、洋镐和夯土机,木质手柄被磨得光滑发亮,显然曾被无数次握在手中。
仓库里的货架都是角铁焊成的,每层垫着防潮的木板。钢管按口径分类捆扎,有些套着防锈的油纸袋。电动工具区像个小博物馆:牧田的角磨机电缆上贴着绝缘胶布,博世的电钻批头整盒挂在墙上。最令人动容的是那台混凝土搅拌机,进料口残留的水泥块上,赫然印着半个清晰的手印——那是父亲的手掌大小。
仓库深处有几本泛黄的施工日志,铁夹子整齐装订,扉页上用红笔写着“98年市政工程”。翻开一看,密密麻麻记录着工程进度、材料用量和工人排班表,字迹工整有力。翻到中间时,一张泛黄的照片滑落——照片里的父亲戴着安全帽,正弯腰给工人示范钢筋绑扎,后颈晒得通红。日志空白处还记着生活琐事:“3月8日,发工资,给凡凡买球鞋”“5月12日,老李摔伤,垫付医药费”。
在一个上锁的铁柜里,周凡找到了几套崭新的安全装备:反光背心、安全帽、防坠器,甚至还有未拆封的防尘口罩。安全帽内衬留着汗渍,防坠器的标签上写着“极限承重2吨”。最下层抽屉里,半箱云南白药和绷带旁边,一本笔记记满了急救知识,最后一页写着:“凡凡高三了,得备些创可贴,这小子打球总受伤。”
父亲一定是那种把工人安全放在第一位的人,宁可多备防护用品,也不愿有人受伤。这些工具现在用不上,但周凡一件也舍不得卖。
周凡仔细盘点着仓库里的物品,盘算着通过租赁建房工具来赚取收入。
左侧整齐排列着三十多组门式脚手架,横杆上的编号漆己经斑驳,无声地诉说着它们曾经的忙碌。往里走,最里侧堆积着数百根六米长的镀锌钢管,管口用防锈油纸紧紧封住,像等待组装的巨型乐高积木般整齐排列。
靠墙的铁架上,十字扣件、旋转扣件和对接扣件分装在透明收纳箱里。每个箱盖上都贴着父亲手写的"承重200kg"黄色标签,既是对质量的保证,也体现着父亲的严谨。
仓库中央,两台混凝土搅拌机,旁边并列着三台本田发电机,油量表指针停在三分之二处,随时准备启动。
角落里,一个木托盘上放着威克诺森牌冲击夯压路机,被塑料布严实包裹。
西墙挂钩上悬挂着各种专业工具:德国产的液压钢筋切割钳则像强力战士。工具箱里整齐码放着一整套日本进口硬度计,从洛氏到布氏应有尽有。最下层抽屉里,二十多把不同角度的抹灰刀按5°间隔排列,刀刃闪着保养良好的寒光。
北面的货架上堆满了未拆封的施工材料:五十捆黑黄相间的警示带如沉睡的巨龙;上百袋快干水泥整齐堆叠成小山;整箱的膨胀螺栓静静等待使用。最顶层的货架上,二十多个橙色安全帽排列。
在整理过程中,周凡发现不少过期或结块的水泥、黄沙等材料。他果断将这些无法使用的物资清理出去,仅这一项就腾出了近三分之一的仓储空间。重新规划后的货架间距更加合理,通道也拓宽了不少,整个仓库顿时显得宽敞明亮起来。
仓库尽头停着那辆改装过的东风拖车,车斗里散落着几枚生锈的钉子。周凡弯腰捡起时,发现货架底层藏着一个檀木箱,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三十多个建筑模型:从砖混结构到钢结构节点,每个都标注着父亲的字迹"给小凡的教案"。
他静静站在仓库里,目光扫过这些堆积如山的家当。每一件都承载着父亲的汗水和心血,得来不易。为了让它们发挥更大作用,周凡花费近一个月时间修整院子和房屋地面。他用仓库里的水泥、黄沙和石子精心铺设,将坑洼的地面变得平整光滑,外墙也抹上洁白的水泥白浆,让整个院落焕然一新。
周凡接着对仓库内部进行了系统改造。他重新规划了货架布局,按照工具类型和使用频率分区摆放;修补了漏雨的屋顶,更换破损的窗户;在墙面加装防潮层,地面铺设防滑地胶;还安装了LED照明和通风系统,确保工具存放环境干燥整洁。最后,他在门口挂上"凡工建机"的招牌,准备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租客。
一切准备就绪后,周凡正式开始了租赁生意。他将仓库里的脚手架、搅拌机、发电机,甚至是那辆略显陈旧的东风拖车都仔细整理,对外出租。
(http://www.shumicxsw.com/book/R3Y7-2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mic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