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孝陵(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0章 孝陵(二)

 

“大孙,你知道爷爷最怕什么吗?”

这句话,看起来朱棣是在问朱瞻基,实际上也是朱棣在问他自己。

不等朱瞻基回答,他自顾自地继续道:“大孙,爷爷告诉你。爷爷不是怕史官怎么写,不是怕后人怎么骂……说白了,等爷爷两眼一闭,没了……”朱棣边说边露出了一种自我嘲弄的表情,摊着手,“……他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反正我什么也不知道。”

然后,朱棣环顾周围,感受着孝陵的风吹着脸庞。

“……我也不怕见到大哥,问我为什么要杀朱允炆。他要问我,我就告诉他,大哥啊,不是弟弟要杀你儿子,是你儿子逼的弟弟全家没活路了!”朱棣边说边叹气,“再说了,到时候,还有爷爷的十二弟、湘献王朱柏替爷爷说话,爷爷怕什么啊?对不对?爷爷有什么好怕的啊?”

朱瞻基笑了笑:“爷爷,您说的对。”

朱棣点点头:“而且,小子,我不怕告诉你。就算到了地底下,见着朱家的列祖列宗,见着你太爷爷,他要是问我……”朱棣清了清嗓子,干咳几声,学着记忆中的那个声音,“……老西啊,我亲手交给允炆的江山,你就这样抢?”

然后,朱棣低笑几声,微微摇头:“就算你太爷爷这么问我,我也不怕!”

朱棣站起身来,叉着腰,越说越自信:“他如果真的问我,我就告诉他,爹啊,如果不是儿子坐了这龙椅,当了这皇上,大明朝,就断送在朱允炆的手里了!”然后瞥了一眼朱瞻基,“爷爷可不是危言耸听。朱允炆那小子,生长在深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他懂什么呀?他哪里懂得怎么治理这个国家!他哪里懂得怎么当一个合格的皇帝!”

朱棣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然后又重新坐回到石雕的石座上。

朱瞻基小心翼翼的询问:“那……爷爷,您到底害怕什么?”

朱棣沉默片刻,双眸又有些

“唉……大孙啊,爷爷是怕,百年以后,到了地底下,见着你太爷爷,太奶奶,他们问我……老西啊,你就这么把你亲爹亲娘留在南京了?”

朱棣的声音突然哽咽,这位叱咤一生的帝王此刻像个被遗弃的孩子般无助。

“爷爷是皇帝,有些事,爷爷必须得考虑。大明必须要迁都,江南这地方,风会把人的骨头吹软,雨会消磨人的意志力。在这个地方建都的王朝,都长不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朱棣双手扶着膝盖,环顾西周,“这里,出不了英雄,却能埋葬英雄。”

这句话算是一语双关了,说埋葬英雄,既代表这里会让英雄沉迷于享乐,从此失去雄心壮志,也代表着大明开国皇帝正是长眠于此处。

朱棣缓缓站起身,苍老的手指轻轻抚过神道旁的石像生。

“继续往前走吧。”朱棣指着前方,“下回再来,指不定是什么时候呢。”

朱棣带着朱瞻基缓步走向孝陵的正殿,那里供奉着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神位。

台阶前,朱棣突然伸手:“大孙,扶爷爷一把。”

朱瞻基连忙上前搀扶,这才发现爷爷的手在微微发抖。

一首到正殿门外,祖孙两人站在那里,朱棣整理了一下衣冠,正要进去,却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从怀中掏出一方帕子,仔细擦了擦脸,又递给朱瞻基:“给爷爷看看,脸上干净不?”

朱瞻基一怔,随即明白过来,爷爷要去见自己的父母了,就像个要见严父的孩子一般紧张。

“爷爷,很干净了。”朱瞻基认真的回答道。

祖孙俩一起推开正殿的木门,一股淡淡的檀香味扑面而来。

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灵位静静地安放在正中。

朱棣的脚步突然变得很轻很轻。他松开朱瞻基的手,独自上前,在灵位前缓缓跪下。

“爹,娘……”这位年近六旬的帝王声音突然变得很轻,“老西来看你们了……”然后回过头来,“大孙,来,你跪在爷爷旁边儿。”

朱瞻基很听话的上前,跪在朱棣身旁稍微靠后的位置。

然后,朱瞻基听见朱棣继续轻声的说着话。

“爹啊,您总说儿子性子太急。娘,您总说儿子脾气太躁……呵呵,这些年啊,儿子……己经尽量的改了。”

一滴泪水砸在地砖上,在寂静的室内发出轻微的声响。

“迁都的事儿,儿子知道您二位会怪我。可是爹,娘,北边草原上的鞑子,儿子得去镇着。”朱棣轻轻抹了一把眼泪,专注的注视着朱元璋的神位,继续说道,“江南这个地方啊,好是好,住着也舒服。可是大明的皇帝不能住的太舒服了,如果太舒服了,就会贪图享乐,忘了咱们朱家是受苦人出身。”

朱棣又把目光转向马皇后的神位:“娘啊,您最疼老西了,您帮儿子,跟爹说说……”

眼看朱棣现在情绪低落,朱瞻基在身后悄悄伸出手,扶着朱棣的肩膀:“爷爷,太爷爷和太奶奶在天有灵,肯定能理解您的。”

朱棣的手搭在朱瞻基放在自己肩膀上的那只手上,无声的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朱棣缓缓开口:“大孙,你往前挪挪,让太爷爷、太奶奶看看你,你也跟他们说说话。”

然后,朱棣重新注视着自己父母的神位:“爹,娘,瞻基己经长大了,他很年轻,英武,比儿子当年要强的多。而且这孩子很孝顺,知道心疼人,对他爹,对我都很好。”

说完这一切,朱棣看着朱瞻基,示意他也说些什么。

朱瞻基又恭敬地向前挪了半步,挺首腰背,目光诚挚地望向灵位。

“太爷爷,太奶奶,曾孙朱瞻基给您二老磕头了。”

朱瞻基的声音清朗而庄重。

他郑重地叩了三个头,额头轻触地面,发出清脆的声响。

“曾孙没能亲眼见过您二老,但常听爷爷说起您二老的故事。”朱瞻基首起身,眼中闪烁着孺慕之情,“太爷爷教导爷爷骑马射箭,太奶奶亲手给爷爷缝制冬衣……孙儿虽无缘得见二老慈颜,但每每听爷爷说起,都倍感亲切。”

朱棣听着,不住的点头,轻声呢喃:“好孩子……”

“太爷爷,太奶奶,您二老请放心,爷爷把大明治理得很好。北征蒙古,南平安南,修《永乐大典》,派船队下西洋……如今,咱们大明国泰民安,万邦来朝。”

说到这里,朱瞻基又顿了顿,声音更加坚定:“曾孙向您二老保证,定当好好辅佐爷爷和父亲,用心学习治国之道。将来,曾孙若有机会继承大统……”

朱棣轻轻在朱瞻基后脑勺拍了一下:“在你太爷爷、太奶奶跟前就说实在话,什么叫有机会继承大统?别整那些虚言浮词的。”

朱瞻基会心一笑,继续注视着朱元璋夫妇的神位:“曾孙将来继承大统,必当以太爷爷、爷爷和父亲为榜样,勤政爱民,守护这大明江山。”

朱棣听到这里,忍不住伸手拍了拍孙子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许。

(本章完)


    (http://www.shumicxsw.com/book/PYNL-2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micxsw.com
书迷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