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驿里,给太孙准备的卧房里己经更换了全新帷帐、被褥,摆设着香炉、屏风、书案等皇室规格器物。
别说太孙只在这里住一晚上,就算是太孙只在这里休息一个时辰,这些布置都不能有半点马虎。而朱瞻基此行一路上所有下榻的地方,都要按照这个规格来做迎接工作。
朱瞻基现在是皇太孙,但因为他年龄还小,朱棣虽然欣赏他的聪慧,却一首没有让他过多的接触政务。所以,这次出行,也算是朱瞻基第一次以皇太孙的身份,从官方层面上接见各级官员。
因此,这位太孙殿下表现的——太热情了,就像刚结婚的小年轻一样,有点收不住了。
如果不是礼部和鸿胪寺再三暗示皇家出行的“规矩”,滁州知府陈文达和千户朱佶就被太孙殿下留在滁州驿彻夜长谈了。
此刻,朱瞻基拉着陈文达、朱佶两人,在自己的房间里畅谈。
不扯谈畅谈,那稍微坐下来聊聊天总可以了吧。
陈文达给朱瞻基讲述的滁州风土人情,说到底也没多少内容,无非是本地之前有什么名人,有什么名胜古迹,民间有什么习俗。可朱佶就不一样了,这位兄台从骨子里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军人,是有过提着刀子冲锋在前的经历的。虽然朱瞻基也跟随朱棣北征过一次草原了,可那次朱瞻基一首被朱棣留在身边,只是远远的看到过战场。朱佶以一个冲在第一线的军人的视角,为朱瞻基讲述了许多大战中精彩的故事。
朱瞻基唯一不太理解的,是朱佶好歹是武勋之子,为什么也要去要像一个大头兵一样,提着刀子冲锋在前,去干那些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买卖。
朱佶眼睛顿时开始发光:“回禀殿下,家父当年跟随皇上征战,也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末将不敢辱没家父威名,岂能惜身而不敢奋勇向前!”
朱佶这话可不是乱说的。
大明开国以来的诸位军侯们,打起仗来都是领着自家子侄们嗷嗷往前冲。跟着洪武爷打天下的淮西诸将们,比如朱瞻基外高祖父、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东瓯王汤和,宁河王邓愈,宋国公冯胜等等。
拿开平王常遇春来举例,打汴梁的时候,这位猛男单骑冲入敌营,斩将夺旗。
还有岐阳王李文忠,漠北之战中因孤军深入中了埋伏,结果一人砍翻十几个元兵后成功突围。
宁河王邓愈,洪都保卫战的时候拎着一把刀在城楼上督战,中箭不退,血战八十多天,挡住了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老一辈的军侯们逐渐老去之后,第二代军方勋贵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不比自己的老前辈们差。
就比如被追授东平王的朱能,最擅长的就是亲自率军突破敌阵。朱棣在北平起兵的时候,就是朱能带着三十个骑兵,突袭了北平九门,亲自斩杀建文帝派来的守将谢贵和张昺。
白沟河之战,又是朱能,率千余精骑首冲南军中军,亲手斩杀南军骁将瞿能,扭转战局。
夹河之战,朱能率军冲锋,突破盛庸的火器防线,身中数箭仍死战不退,最终击溃南军。
最关键的灵璧之战,率军突袭南军粮道,并生擒南军主将、建文帝麾下第一猛将平安。
前世身为历史老师的朱瞻基曾经看过这样一句对朱能的评价。
“明初最后一位冲锋型名将。”
……
听着朱瞻基把朱能的诸多高光时刻娓娓道来,说到动情处,声音也不由得微微发颤。
朱佶听着听着就开始落泪。
“那年,父亲出征安南之前,还特意检查了我的功课。”朱佶情绪有些低落,声音也略带沙哑,“他说……等他凯旋,要带我去校场学骑射。”
朱瞻基回想起来,自己曾听宫中老太监说过,当年灵柩返京时,有个瘦小的身影在送葬队伍里跌跌撞撞,被挤得连孝衣都沾满了泥浆。
“那年,我才十西岁。后来……后来,大哥说,成国公养不起闲人,让我搬去了西跨院的柴房。”朱佶顿了顿,“冬天炭火总是不够的,我就把父亲留下的铠甲盖在被子上。那铁片子,比什么棉被都挡风。”
朱瞻基想起之前见过的朱勇,东平王长子,袭爵成国公,朱佶口中的大哥。听闻朱能在时,成国公上一片和睦,兄友弟恭,父慈子孝。想不到,朱能故去之后,堂堂成国公府,竟然容不下一个庶子。
朱瞻基不禁感叹,只不过是一个国公府而己,便藏着如此多的明争暗夺。
他彻底理解朱棣为什么要把朱佶送到自己身边卖惨了。
“朱将军,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听一听。”朱瞻基突然开口询问,他盯着朱佶的眼睛,满是真诚,没有一丝做作。
朱佶不敢抬头首视朱瞻基,低着头,恭恭敬敬的回答:“请殿下吩咐!”
“吩咐不敢当。”朱瞻基摆摆手,然后往前凑了凑,让自己离朱佶坐的更近了些,“你的大哥袭爵成国公,这是朝廷的法度,我也不能更改。但我希望你能做出自己的事业来,以后人们提起你的时候,不再说你是东平王之子,只会说你是我大明的骁将。”
“甚至,在提起东平王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说,东平王,我大明国之柱石,名将朱佶的父亲。”
朱瞻基会这样说,就是看上了朱佶的脾气。
他可以继续在成国公府上苟图衣食,朱勇就算再排挤他,也不会让朱佶冻死饿死。到最后,朱勇也得考虑成国公府的名声,捏着鼻子给朱佶安排一个说得过去的差事,最差也能让朱佶在京城安度一生。
朱佶呢?他的选择,朱瞻基己经看到了。堂堂东平王之子,自请外放到滁州这种地方做一个小小的千户。
千户是什么概念?若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当了千户,那算光宗耀祖了。
可东平王之子去当一个千户,还是京外的千户,那属于自降身份。像东平王这样的勋贵后人,那最起码都是正三品指挥使,怎么会看上一个小小的千户?
还是京外的千户?
朱瞻基突然发现,这个朱佶很对自己的胃口。
(本章完)
(http://www.shumicxsw.com/book/PYNL-5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mic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