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周凡超市计划精准进货

字体:     护眼 关灯

024周凡超市计划精准进货

 

周凡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虽然看似无所事事,但实际上却一点也没闲着。他每天都会仔细查看超市库存报表,分析哪些商品周转快、哪些积压严重。此外,周凡还拿出笔来,认真规划着下一批物资的储备。他特意联系了几家新的供货商,对比价格和质量,确保能以最优的价格拿到最好的货品。对于那些不好卖或者销售速度较慢的商品,他决定不再进货,这样一来,资金的流动性就会更强,也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况。

疫情期间,建筑工地一段时间停工,钢管租赁业务几乎归零。但周凡并不焦虑——他早就把重心暂时转移到了生活物资储备。这段特殊时期让他深刻体会到,稳定的现金流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才是生存的关键。他每天都会关注新闻,留意疫情发展和政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再一次储备物资防范未然时,周凡特意增加了药品和消毒用品的比例。他注意到,随着人们防护意识的提高,这类商品的需求量在持续增长。过了几个月疫情缓解运输通畅,周凡心头一动,立刻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个信息。他意识到,顾客的需求己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最初的恐慌性抢购,变成了现在有计划的储备。

他打开电脑,制作了一张新的商品分类表:

1. 长期储存食品:罐头(肉类、鱼类、蔬菜)、压缩饼干、真空包装大米、面粉、干豆类

2. 日常消耗品:卫生纸、纸巾、女性卫生用品、牙膏、肥皂

3. 应急物品:手电筒、电池、简易净水器、常用药品

4. 精神慰藉品:高度白酒、香烟、速溶咖啡、茶叶

周凡发现,现在顾客更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保质期。他决定自己开的小超市的仓库除了这些紧俏与生活相关货品,其他的就少进一些。最让他得意的是那套资金管理系统。通过朋友的指导,他把流动资金分成三部分:由于利息高,30万定期存款。15万活期存款(随时可取)、10万现金(保险柜存放)。这样既保证了灵活性,又能获得些额外收益。保险柜就藏在仓库的暗格里,除了他没人知道具置。

"做生意就像打仗,"周凡常对来串门的村支书说,"粮草充足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说这话时,他手里正把玩着那枚退伍时留下的战术硬币,硬币在指间翻飞的轨迹,就像他脑海中不断演算的生意经。

周凡站在仓库中央,昏暗的灯光下,西周堆积如山的钢管泛着冷灰色的金属光泽。他伸手拂过一根钢管表面,指尖沾了一层薄灰,不由得叹了口气。这批八百多根钢管是去年疫情初期,他看准基建行业前景,咬牙投入大半积蓄囤下的货。过两天还有近300根退回来。谁曾想疫情持续时间远超预期,基建项目大面积停工,这些钢管成了压在他心头的一块巨石。

"叮——"金属碰撞声在空旷的仓库里格外刺耳。周凡无意识地踢了踢脚边的钢制连接件,心里盘算着:总共1200根钢管和配件。加上贬值的情况。一共有156000块钱。这些数字像走马灯一样在他脑海里打转。正当他犹豫要不要亏本甩卖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这个点会是谁?"周凡嘀咕着走向仓库大门。拉开生锈的铁门,门外站着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对方身上的地质勘探所制服虽然洗得发白,却整齐得没有一丝褶皱。

"周哥!"年轻人一见到他就热情地招手,黝黑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是我啊,张新平!"

周凡愣了两秒,突然一拍脑门:"新平!地质所的小张!"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九年前,父亲资助了这个家境困难的农村孩子上大学。后来张新平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省地质勘探所工作。这孩子知恩图报,每年春节雷打不动地来拜年,就连父亲去世后也没间断过。

"快进来!"周凡连忙将人让进仓库,从角落的纸箱里摸出两瓶矿泉水,"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张新平接过水却没急着喝,目光在堆积如山的钢管上来回扫视,眼睛越来越亮:"周哥,你这存货比我想象的还多啊!"

"唉,别提了。"周凡苦笑着摇头,"去年囤的货,全砸手里了。你这次来是...?"

"我是来给您送生意的!"张新平兴奋地掏出公文包里的文件,"省里刚批下来的青龙山隧道工程,明年就要动工。现在前期要搭建临时工棚、食堂..."他翻开图纸,指着上面的钢结构示意图说:"这个重点项目要求封闭式管理,最好用当地物资减少人员流动。所里派我来联系供应商,我第一个就想到您这儿的钢管!"

周凡接过文件,手指微微发抖。图纸上密密麻麻的钢材需求清单,正好能消化他全部的库存。更让他心头一热的是,张新平特意在备注栏里加了一行字:"推荐供应商:周氏建材(本地优质库存商)"。

"这...这真是..."周凡一时语塞,九年前父亲的一个善举,如今竟成了挽救他生意的转机。窗外,夕阳的余晖透过仓库的气窗照进来,给冰冷的钢管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张新平接着说,能不能介绍两个施工队对基础设施的建设?

周凡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疫情刚结束就上马的大工程,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他立即在心里盘算起来:这批钢管如果能出手,不仅能回笼资金,还能腾出仓库空间。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借此机会和地质所建立长期合作,以后的路子就宽了。

"工程队我熟,我爸爸以前的队伍还在,都是熟人,价格优惠。还有需要多少钢管?"周凡首接切入主题。他边说边走向货架,顺手拿起一根钢管掂了掂重量,金属的冰凉触感让他更加清醒。

“初步估算,工人宿舍和食堂的框架结构至少需要400根标准钢管,还有配套的连接件。”新平推了推眼镜,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材料清单,“这是具体规格要求,周哥你看看库存能不能对上号。所里把这个采购任务交给了我,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周哥你。”


    (http://www.shumicxsw.com/book/R3Y7-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micxsw.com
书迷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